中文

English

纳米抗体:尊龙凯时引领肿瘤治疗的璀璨新星

发布时间:2025-03-24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尊龙凯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自1975年小鼠杂交瘤技术的问世以来,全球已批准上市的单克隆抗体数量已超过百种。这些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工具。然而,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单克隆抗体的体积(约150kDa)限制了其在致密肿瘤组织中进入隐蔽表位的能力,难以满足当今对精准药物研发的需求。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更小型的抗体。

纳米抗体:尊龙凯时引领肿瘤治疗的璀璨新星

纳米抗体,亦称为单域抗体或VHH抗体,是发现于羊驼、单峰驼以及软骨鱼(如鲨鱼和鳐鱼)中的一种天然抗体。其分子量约为12-14kDa,相比传统抗体约1/10,具有优秀的理化特性和多种性能优势。虽然纳米抗体体积小,但仍能保留完整的抗原结合能力,显示出其在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研发及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尊龙凯时强调,纳米抗体的结构及其高水溶性是其独特优势之一。纳米抗体的CDR3区域较长,能够更好地识别抗原表位,增强抗原特异性和亲和力。此外,纳米抗体的免疫原性较低,能够穿越细胞膜,甚至血脑屏障,为大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制备纳米抗体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噬菌体库的构建和高效抗体的筛选。在这一过程中,将特异性抗原与佐剂混合注射到骆驼科动物体内,构建免疫文库,并通过RT-PCR将mRNA克隆到噬菌体的表面蛋白基因中,从而获得富含所需VHH基因的文库。经过多次筛选后,可以确定与靶蛋白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纳米抗体。

纳米抗体由于体积小,稳定性高,特别适合用于实体瘤的治疗。它们不仅可以与毒素结合形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还可以与化疗药物、光敏剂等结合,拓宽了在治疗中的应用。此外,纳米抗体可以通过结合肽与其他抗体融合,制造出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的抗体。

基于纳米抗体的CAR细胞治疗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无轻链的纳米抗体在结合抗原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够识别传统抗体难以触及的隐蔽表位。多个相关实体瘤抗原已经被用于基于纳米抗体的CAR细胞治疗。

截至2025年3月,已有多款纳米抗体在全球获得批准。例如,Caplacizumab是一种用于治疗成人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纳米抗体;Ozoralizumab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双特异性纳米抗体;Envafolimab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成人晚期实体瘤;Ciltacabtageneautoleuce则是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疗法,这些发展均突显了纳米抗体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大潜力与前景。

尊龙凯时凭借成熟的抗体服务经验和自主研发的噬菌体开发纳米抗体平台,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务,致力于推动纳米抗体药物的早期发现和人源化服务。未来,我们期待在纳米抗体领域不断开疆拓土,为肿瘤治疗及其他领域的精准医疗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