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PoRV)是一种导致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尤其对1周龄以内的仔猪影响极为显著,常引发呕吐、厌食和腹泻等症状,其发病率可高达80%,而死亡率更是可达100%。近年来,PoRV在我国的检出率持续上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从而导致仔猪病死率的增加。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流行的PoRV毒株,分析其基因组序列的遗传变异及病毒的致病性,以便为了解PoRV的流行情况提供重要信息。
2025年5月24日,《畜牧兽医学报》发表了来自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包括王亚楠、郭雅茹、姜艳平、崔文、李佳璇、李一经和王丽的文章,题为“猪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性:
- 流行毒株的分离与鉴定:从黑龙江某猪场的腹泻仔猪中分离出一株可在体外培养的PoRV毒株HLJ/2021,为当前流行的PoRV研究提供了新的毒株资源。
- 全基因组序列及遗传进化分析:首次获得该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已发表的PoRV参考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明确了其基因型,为理解PoR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提供了重要数据。
- 致病性分析:系统评估HLJ/2021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包括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排毒规律以及肠组织中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为PoRV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病毒的鉴定
本研究首先对分离株的细胞培养物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生成cDNA,并利用轮状病毒各个基因段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在15份病料中检测到2份PoRV阳性病料,未发现其他常见猪腹泻病原体的感染。将处理过的阳性病料接种于细胞系,观察到细胞病变的发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该病毒的确认。
PoRV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确认与预期大小相符。随后,HLJ/2021株的11段基因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进行了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为G5-P[7]-I5-R1-C1-M1-A1-N1-T1-E1-H1。
生长曲线的测定
结果显示,病毒在感染后迅速复制,在66小时达到最高滴度108TCID50/mL,这一发现为病毒动态行为提供了重要信息。
感染仔猪的临床与病理变化
感染的仔猪在48小时后开始出现腹泻,症状持续约48小时后逐渐减轻,并在192小时内没有出现死亡情况。剖检结果显示,感染后的仔猪肠壁明显变薄,内容物呈水样,支持病毒对仔猪造成的影响。
排毒情况及肠组织中病毒载量的测定
通过qPCR检测发现,仔猪在60至90小时后开始排毒,并在138至174小时内逐渐停止排毒。在不同肠段中均可以检测到PoRV,在回肠中病毒载量最高,达到1044 RNA copies·μL-1。
讨论
PoRV是一种常见的导致仔猪腹泻的重要病毒,能够引起严重的脱水甚至死亡。研究表明,所分离的PoRV HLJ/2021株为G5-P[7]型,能够对仔猪造成腹泻,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基于不同毒株之间基因片段的交换,导致新型毒株的出现,该现象亟需进一步探讨。此外,PoRV感染可能为其他病原如PEDV的感染提供条件,进而加剧猪场的疾病流行,致使仔猪的死亡率上升。
结论
本研究成功分离出一株G5 P[7]型PoRV毒株HLJ/2021,证实其对仔猪具有致病性,能够引发腹泻,且对仔猪的生产性能造成影响。未来,针对尊龙凯时品牌的病原防控策略将更加注重于此类腹泻病毒的监测与防治,确保猪只的健康,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